本文作者:访客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访客 2025-05-16 15:26:49 8723 抢沙发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摘要: 4月车企销量数据揭晓,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头部车企狂飙突进,新势力排位生变,合资品牌转型承压。在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2%,但价格战与盈...

4月车企销量数据出炉,市场格局呈现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特征:头部车企持续高歌猛进,新势力品牌排位洗牌频繁,合资品牌则在转型压力下步履维艰。

得益于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2%,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然而,价格战愈演愈烈,叠加盈利难题悬而未决,使得这场盛宴背后暗藏危机。

具体表现如何?让我们逐一剖析。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比亚迪以37.2万辆的单月销量、1-4月累计135万辆的成绩再度领跑行业,同比增长达45.1%。

作为从电池领域起步的巨头,比亚迪如今已构建起覆盖10万至百万级市场的完整品牌矩阵:王朝网与海洋网贡献超34.7万辆,方程豹、腾势、仰望等高端品牌逐步发力,海外销量更是同比激增91.9%。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40%,垂直整合模式赋予的成本优势,让竞争对手的价格战策略显得力不从心。这种全方位布局的能力,使其牢牢占据行业霸主地位。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紧随其后的是吉利,凭借23.4万辆的月销成绩和93.7万辆的累计销量,增幅高达49.1%。

其中,新能源板块贡献了12.5万辆的销量,银河品牌的强势崛起功不可没——单月销量接近10万辆,极氪交付量同比提升18.7%,领克品牌也成功突破万辆大关。

吉利的成功秘诀在于“高性价比智能电动车”战略:通过提供燃油车价格水平下的智能化体验,精准切入主流消费市场。从几何并入银河到收购极氪,吉利的战略布局正逐步显现成效。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奇瑞集团以19.2万辆的月销、79万辆的累计销量跻身前列。

新能源板块贡献了6.1万辆的销量,同比暴涨近9成;出口业务占比超40%,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海外市场表现强劲,验证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战略布局。

在国内市场,奇瑞依托星途、捷途等子品牌加速新能源转型。其“出口+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提升了整体竞争力,还帮助其在价格战中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空间。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新势力阵营中,零跑以4.1万辆的交付量跃居榜首,成为最大黑马。

其明星车型B10以9.98万元起售价杀入10万级市场,首日订单突破1.5万辆。标配L2级辅助驾驶系统,搭载激光雷达与高通芯片组合,配置水平远超同级竞品。这场“价格与配置的双重暴击”,彻底改变了新势力竞争格局。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小鹏则以3.5万辆的月销成绩,同比增长273%,展现了“技术流”路线的胜利。

城市NGP智能驾驶系统覆盖100座城市,MONA M03以8.99万元的价格切入入门市场,X9车型配备双腔空悬与后轮转向技术。连续半年交付量超3万辆的小鹏,是唯一实现规模与增速双高的新势力品牌。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与此同时,部分玩家的表现却略显乏力。小米汽车虽以2.8万辆跻身前十,但环比下降3.4%的隐忧不容忽视;蔚来子品牌乐道仅交付4400辆,难以掩盖主品牌增长乏力的困境;广汽埃安则在产品周期与价格战夹缝中艰难求生。

而在合资品牌方面,反攻迹象初现:一汽大众新能源占比提升至12%,上汽通用五菱凭借“国民神车”宏光MINIEV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

比亚迪月销37万创新高,小米销量下滑现隐忧

编后语

销量数字的背后,是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激烈碰撞。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车企们面临着更为艰难的选择:

是像比亚迪那样打造全产业链帝国,还是如零跑般主打“性价比屠夫”,抑或all in智能驾驶赛道?

可以预见的是,行业“淘汰赛”正在加速推进。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在多元化车型布局、技术创新与精准市场定位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所在。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72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