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访客 2025-07-12 17:52:24 18242 抢沙发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摘要: 蚂蚁国际拟赴港上市的关键时刻,蚂蚁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图片来源:蚂蚁集团 《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5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

蚂蚁国际拟赴港上市的关键时刻,蚂蚁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 《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5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了蚂蚁集团取得的最新成绩。报告显示,蚂蚁集团服务全球17亿消费者、为全球1亿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支持超100个币种。

对此,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CEO韩歆毅表示,“从移动支付到普惠金融,从互联网到AI,改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的初心。AI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为小微群体做更多,也做得更好。”

显而易见,经过两年调整,被罚款71.23亿元的蚂蚁集团已经走出了阴霾,踏上了复苏的道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距离用户较近,极易攫取收益,蚂蚁消金业务虽然为蚂蚁集团复苏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也深陷了违规暴力催收、合规风险等泥潭。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蚂蚁消金“黑天鹅”,蚂蚁集团下辖的蚂蚁国际或许很难悠然自得地登陆资本市场。

银行业哀鸿遍野,蚂蚁消金大肆掘金

众所周知,2025年以来,因经济承压,居民借贷积极性不高,银行业高度承压。官方资料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43%,不良贷款率达1.51%。对此,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表示,“净息差水平已经低于不良贷款率。这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一众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均高度承压。2025年一季度,招商银行营收837.51亿元,同比下降3.09%;净利润372.86亿元,同比下降2.08%。

无独有偶,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组建的招联消金的业绩也呈下滑态势。2024年,招联消金营收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归母净利润为30.16亿元,同比减少16.23%。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源媒汇

然而颇为反常的是,金融业一片哀鸿遍野的背景下,蚂蚁消金的业绩却颇为稳健。财报显示,2024年,蚂蚁消金营收152.13亿元,同比增长76.31%;营业利润35.81亿元,同比激增2090.20%;归母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增长1907.24%。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背靠阿里的蚂蚁消金手握支付宝这一关键流量入口,可以轻松诱导年轻人使用自家的花呗、借呗等金融产品。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比如,2024年4月,一网友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发文称,自己于2023年9月在支付宝进行话费充值,在花呗以抵扣金的误导下,毫不知情地开通了蚂蚁消金的个人信贷业务,最终导致征信受损。

由此来看,金融企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蚂蚁消金之所以可以做到“逆周期”,并非基于出众的技术实力,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简单粗暴的“诱导”策略。由于业务增长建立在套路用户的基础上,蚂蚁消金的未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坏账持续攀升,蚂蚁消金“打骨折”转让不良贷款

尽管蚂蚁集团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便捷的数字生活及数字金融服务的企业,但由于主要通过简单粗暴的诱导方式,让用户借贷,蚂蚁消金的经营质量其实并不高。

2024年,蚂蚁消金三次转让不良资产,累计未偿本息总额约17.78亿元,涉及借款人近20万户,起始价为0.9折。在这其中,蚂蚁消金的借款客户多位于三四线城市,平均年龄38岁,多数逾期超1000天。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银登网

2025年以来,蚂蚁消金继续加速转让不良资产,先是于2月转让5.81亿元不良贷款,起始价为0.9折,后又于5月转让6.03亿元不良贷款,起始价为1.2折。横向对比可以发现,2025年上半年,蚂蚁消金合计挂牌转让不良贷款规模达11.84亿元,已经达到了2024年全年的66%。按此趋势发展,2025年,蚂蚁消金的不良贷款规模或将超越上年。

显而易见,连续多年以巨大的折扣转让不良贷款,显示出蚂蚁消金急于出清不良债权的焦虑心态。如此大幅度的折价,侧面反映出蚂蚁消金的坏账压力持续攀升。

过去,蚂蚁借助便捷入口与算法推荐,吸引用户频繁借贷,尤其是面向年轻人和小微用户的“超前消费”引导策略,虽能短期扩大放贷规模,但一旦经济承压或用户还款能力下降,便容易迅速转化为坏账堆积。如今以极低折扣大规模打包处置债权,意味着其原有借贷模式存在结构性隐患,“借得快、还得慢”的高杠杆运作难以为继。

蚂蚁消金身陷囹圄,也给消费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相关企业需要对“诱导式”借贷逻辑进行反思与调整,未来需重回理性授信、审慎风控的本源。

“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直面监管趋严铁拳

事实上,转让不良资产,只是蚂蚁消金转移成本压力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为了追回借款,蚂蚁消金甚至祭出了“暴力催收”手段。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在黑猫投诉以“支付宝”为关键词检索,可以发现超55万条投诉,诸多用户均控诉称,蚂蚁消金存在暴力催收、恶意骚扰、窥探隐私等问题。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比如,一网友表示,自己在支付宝有笔借款,由于经济压力大,暂时无力还款。于是蚂蚁消金在未经授权的背景下,把该网友的个人与家人信息透露给第三方公司。随后,第三方公司对该网友和家人骚扰催缴,多次上门威胁,并通知村委,严重影响该网友的正常生活。对此,该网友多次跟支付宝官方沟通。支付宝的客服仅仅表示将进行反馈,并未撤回“暴力催收”手段。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网友表示,因负债较多,暂时无力偿还借呗,已向蚂蚁消金反馈,有资金会转入偿还,这两天筹了钱就往支付宝里转,但不慎逾期。借呗仅逾期几天的背景下,天天有第三方公司来催收,还联系了通讯录的其他朋友,威胁要上门取证,严重打扰该网友和身边亲属的生活。对此,该网友呼吁,“请求支付宝停止第三方催收,删除个人信息隐私。”

由于以蚂蚁消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乱象丛生,有关部门已开始行动,着手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比如,2025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小额贷款公司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客户信息采集使用等作出规范,并强化对违规和不正当经营行为的负面清单监管”。

蚂蚁国际想上市,暴力催收的蚂蚁消金成“黑天鹅”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官网

在此背景下,不断触碰监管底线的蚂蚁消金自然成为了监管机构的首要打击目标。2025年3月,因存在治理不完善、风控独立性不足、贷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蚂蚁消金被重庆监管局罚款140万元。与此同时,时任蚂蚁消费金融信贷风险管理部管理团队成员的孙鹏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收到“警告”行政处罚。

总而言之,从行业大趋势来看,金融科技的崛起为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便捷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方面。蚂蚁消金的案例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一方面,蚂蚁消金凭借支付宝这一强大的流量入口,在金融市场承压的背景下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显示出其在用户获取和业务拓展方面的强大能力。然而,这种增长模式并非完全基于技术和服务的创新,而是部分依赖于诱导式策略,这使得其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坏账的持续攀升和暴力催收问题,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暴露出蚂蚁消金在风险管理和合规运营方面的严重不足。

随着监管政策的日益严格,金融科技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蚂蚁消金的违规行为和经营问题,使其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这不仅可能导致其业务受到限制,还可能对其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造成严重损害。在此背景下,蚂蚁消金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蚂蚁国际的上市计划而言,蚂蚁集团下辖消金业务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投资者在评估蚂蚁国际的潜力时,必然会考虑到消金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蚂蚁集团不能有效解决消金业务的合规问题和风险管理漏洞,蚂蚁国际的上市之路可能会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可以说,蚂蚁消金的现状反映了金融科技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合规运营和风险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内部治理,严格遵守监管要求,金融科技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蚂蚁集团若想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认可,就必须正视并解决消金业务的现存问题,以确保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上市计划的顺利推进。

图片、资料来源

《蚂蚁集团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

黑猫投诉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财中社:《蚂蚁消金2025年首批不良贷款挂网5.81亿元,违约人更趋年轻化》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25年一季度资本信息披露报告》

铅笔道:《揭开蚂蚁集团的暴利:狂赚383亿》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2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