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电桩故障率高 国家电网回应“僵尸桩”问题

5月13日消息,近日,媒体调查发现,部分新能源汽车“僵尸”充电桩长期处于废弃或闲置状态,未能及时拆除清理,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北京SOHO现代城立体停车楼的三层入口处,一排公共充电桩静静地矗立着,但它们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数据显示,这些充电桩中,有的显示屏上明确显示“故障”,有的则贴着“已停止使用”的通知,落满灰尘的表面和随意丢弃在地面上的充电枪,无声诉说着被遗忘的命运。
停车场保安透露:“只有一个充电桩还能勉强使用,前几天还有人来充过电。其他几个早就坏了,充电枪也报废很久了。”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记者随后联系了充电桩上的品牌“特锐德”,客服回应称,该停车场共有4把充电枪,其中3个显示故障,1个离线,公司已登记报修。
进一步调查显示,在朝阳区多个停车场内,“僵尸”充电桩问题更为普遍。除了设备老化、线缆散落外,不少充电桩因合同到期而被废弃,却无人问津。有工作人员指出:“新装的充电桩可以正常使用,但旧设备却成了摆设,既占空间又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私人充电桩领域同样面临类似困境。一位小区业主在搬离后将车位租出,其安装的充电桩却陷入闲置状态。直到物业来电告知电缆因修路被挖断,并询问是否需要停掉电表时,他才意识到问题所在。“我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找谁拆桩、找谁断电,”这位车主坦言。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媒体致电国家电网服务热线寻求解决方案。接线人员解释道:“如果充电桩属于国家电网的有序充电桩,可通过SN码联系技术公司处理;如果是车企安装的,则需联系车企进行拆除。此外,电表销户手续可由我们协助办理。”同时,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即便暂时不拆除闲置充电桩,也应切断电源以确保安全。
从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500万个,但利用率不足50%的现象屡见不鲜。以北京为例,部分区域的充电桩使用率甚至低至20%,远低于理想水平。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选址不当、维护成本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因素。
事实上,类似的场景并不罕见。某一线城市曾投入巨资建设一批集中式充电桩,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许多设备投入使用仅一年便被迫废弃。相比之下,某些社区通过精准布局与高效运维,实现了90%以上的使用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何破解“僵尸”充电桩难题?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前期调研与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动态监控与智能调度,或将为行业带来新的突破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