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颗地质行业高光谱遥感小卫星“地质一号”成功发射

IT之家 5 月 18 日消息,昨日,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点火升空,将搭载的 6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此次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
其中,备受关注的“地质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质行业高光谱遥感小卫星”。它的成功发射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资源勘查、矿产监测以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自主遥感能力。
“地质一号”由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相关单位共同研制。这颗卫星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地质勘查和监测高光谱遥感卫星“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它为地质行业的精准探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披露的信息,“地质一号”卫星针对地质资源环境要素探测需求,在可见-近红外(410–1000nm)和短波红外(1000–2480nm)波段分别配置了 16 个和 10 个优化谱段。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矿物组分、岩性类型、矿山环境等地质信息的精准获取能力。其光谱配置紧密结合地质要素的光谱响应机制,为矿产资源分类、成矿靶区预测等提供了高精度遥感数据支撑。
研究团队在卫星载荷设计、光学配置及结构集成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通过采用可见光/短波红外共镜头设计、轻量级离轴三反光机系统及像元级镀膜等高集成技术,成功突破了小型卫星平台在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的限制。这些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高光谱载荷体积大、能效低的问题,实现了轻量化、高性能、低成本的卫星荷载系统设计。
此外,“地质一号”卫星还采用了超窄带镀膜技术,针对不同谱段的大气窗口透过特征和地质应用需求优化了谱宽设置。这项技术有效抑制了信号串扰,保障了传感器的高信噪比和成像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成像效果。未来,这颗卫星将在加快地质工作现代化、支撑找矿突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
“地质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我国航天技术的一次重要进步,更是地质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一步。随着该卫星投入运行,我国在资源勘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