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访客 2025-07-31 15:19:33 17397 抢沙发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摘要: 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会上,李想用一个半小时详细介绍了理想i8,而在此之前,这台纯电SUV的动、静态内容就已经铺满全网了。毫无意外的出现了很多意外,外观设计引发了不少关注和争议,对...

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会上,李想用一个半小时详细介绍了理想i8,而在此之前,这台纯电SUV的动、静态内容就已经铺满全网了。毫无意外的出现了很多意外,外观设计引发了不少关注和争议,对产品定位到底是SUV还是MPV各方都争执不下。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有讨论就有热度,不同声音集中的充分表达,足够广泛的触达了这款新车的真实受众群体。这似乎是一套精密的筛选机制,纸面上的产品定义是纯电大六座SUV,但购买这台车还需要跨过美学门槛、理解深层技术、准确匹配用车场景,构建出一套隐形的身份认同体系。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可以这样理解,理想i8的车主,会有很多相似点。

也许职业、收入、经历、家庭等等实际情况会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审美、性格、爱好等方面会有众多相似点有迹可循。

汽车行业追求“无错” 理想万变不离造家

新能源车销量和渗透率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经历多年发展还留在牌桌上的品牌,都已经身经百战,总结出了一套生存法则。经过无数次的“试错”,绝大多数车企都找到并选择了打造“无错”产品的方式,从外观设计、内饰、车机、辅助驾驶到SKU设置,绝大多数潜在风险都已经可以规避了。

这时候,就更显得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有点过于头铁。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理想MEGA的设计图不会在其他品牌进入量产化的讨论,但理想汽车不但量产了MEGA,在遇到史无前例舆论危机,还推出了MEGAhome版,口碑和销量逐渐逆转,已经成为50万元以上MPV的扛把子。

MEGA经历的舆论风暴,从没有出现过在其他车企的产品上,堪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史上最具争议和戏剧性的事件。理想汽车纯电战略最重要的开局之作,遇到了史诗级的评价与销量危机,同时这也是一场关乎审美信任的公众评判。

成了,理想就在L系列之外,拥有了真正专属自己的设计语言。

败了,理想也许再也难以走出纯电产品路线,困守增程的红海之中。

李想的性格决定了理想汽车的性格,所有的决策都在贯彻这一点。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MEGA车型非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持续优化,推出了更贴近大众使用场景的MEGA home版本。重新锻造的理想i8这一关键性纯电车型带着理想对未来能源格局的系统性思考如期而至。而理想在新能源车型的设计上,依然想把车打造成家,大空间、沙发、彩电、冰箱这些元素全部保留。只不过太过颠覆性的设计,需要更加先锋审美的群体买单,这些用户需要有能力发现不同于大多数车型设计的美感。

3000座高速超充构筑的“理想电网”

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理想最早达成百万销量,目前已经拥有了130万车主,但纯电车用户占比还不到1%,这些都是MEGA车主。

理想i8仅仅是理想第二款纯电车型,但是理想截至2025年7月,已经在90%国家级高速上拥有了超3000座自营超充站,平均间距120公里,形成了精准的旅程节点网格。这才是i8最隐蔽的核心竞争壁垒。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我们很难想象加油站数量不足的高速路网络如何运转,同样,高覆盖度的理想超充站,在密度和充电效率上,让纯电车型的长途驾驶体验无限接近燃油车,途中短暂休息就可以完成补能,重构了用户的决策模式。

如果一位理想车主,从北京自驾去广州,平均用在途中充电的补能耗时,可以节省40%以上的时间。这时候单车续航距离、充电速度和超充站布局,构成了完整的长途驾驶补能体验,共同消除用户的续航焦虑。

理想i8的售价是一方面,买车后的补能体验是另一个参考维度。

把理想i8 Ultra版当做标准版就容易理解了?

理想i8如果和MEGA一样都只提供Ultra版,显然很难满足更多用户的购车需求。对于喜欢风格化设计和空间的用户来说,适当提供选配可以增加购车灵活性。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不少行业与用户分析会把理想i8与其它大六座SUV进行价格与配置对比,这当然没有问题,只不过还可以增加一个角度,就是从理想产品谱系内再找一个参照坐标——MEGA。

两款形态迥异的产品,却共享着相同的技术基因与用户逻辑。

在咖啡、餐饮、运动鞋等行业同样如此,用不同的参照系会得到不一样的视角和结论。

MEGA在维持太空舱空间核心的同时,推出精准切割的MEGA home版。这不仅是配置调整,更是一次用户需求的结构性解构。数据显示,30%的MEGA home车主是单身人群,他们将车内空间转化为移动工作室、私人影院乃至心理缓冲带。这场看似被动的调整,意外验证了“移动第三空间”的市场深度。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正是这场硬仗,为i8铺就了技术通路,与其说i8是全新产品,不如视其为MEGA价值的延续结晶——前者完成先锋设计的概念验证,后者实现功能体验的精加工。

同样是Ultra版,理想i8与MEGA有超过十万元价差,提供了SUV的操控、通过性,目标用户既有重叠也有差异。

对后排屏幕和音响没有刚需的用户,选择34.98万的Max是不错的选择,相比Pro版有了使用率更高的冰箱和高阶智驾,还能比Ultra版节省2万元购车成本。

提供可能很少有人选择的Pro版本更像是理想对市场空间战略性的“拓扑结构划分”——允许用户以合理成本获得理想i8的90%核心体验。

路边、桌子和夜晚

笔者有多次在理想车主的车内开会的经历,停放位置不拘一格,包括临街咖啡店门口的马路边、写字楼地下车库、居民区附近的非停车位空地。

足够宽裕的空间和舒适的座椅,可以在灵活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一个第三空间,让社交沟通可以舒适的进行。

把Ultra版理想i8当做标准版很多事情就想通了

李想在i8发布会上从后备箱拎出一张桌子,进一步展示了理想汽车对于车内空间的思考,多了一个台面,增加N个车内使用场景。

在节奏更快的城市,车内空间的使用场景就更复杂,更高频。更长的通勤距离,更高的工作强度,更紧张的人际关系,都会增加车主在车内停留的时间。

这些是家庭场景之外延展出来的对车内空间的使用需求,在理想i8上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发布会上李想同样以MPV级别的空间来形容i8。

小结:性格决定命运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性格同样决定了命运,理想汽车以增程入局汽车行业,作为行业中真正懂车的创始人,李想表现出来的强硬、个性、理性到今天依然没有多少变化,他说创业需要选择达成路径更长、需要时间更久的项目,这样做成后才会有护城河。

看待理想i8,不能仅仅从单车的角度看,超充站、VLA、智能体都值得多看一眼,然后从更完整的用车角度思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39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