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 Ultra维权最新进展:网红博主对话小米高管遭拒退订

近日,拥有超200万粉丝的知名网络作家“风云_XTony”发布一篇长文,详细披露了其与小米汽车高管就SU7 Ultra车型维权事件的最新进展。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风云_XTony”的描述,他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XX、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X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线下约谈。然而,在退订问题上,小米高管多次强调,如果允许大规模退订,将可能对小米汽车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导致品牌崩塌。因此,他们坚决拒绝退订请求,双方最终未能就退车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目前,“风云_XTony”已牵头组建了一个维权诉讼群,吸引了超过70名车主加入。这群车主计划联合起诉小米汽车涉嫌虚假宣传,并主张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退一赔三”的赔偿。
此次维权风波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设计。官方在宣传中声称该部件“完全复刻纽博格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但多位车主实际测试后发现,这款前舱盖的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并无本质区别,且风道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几乎形同虚设。面对质疑,小米于5月7日发布致歉声明,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出解决方案:未交付订单可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而已提车用户则获赠价值约2000元的2万积分作为补偿。然而,这一措施被众多车主批评为缺乏诚意,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数据对比:小米宣传与实际表现的巨大落差
从技术角度来看,碳纤维材料相较于传统金属材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重量,是高端跑车领域的重要选择。然而,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显示,小米SU7 Ultra的所谓“碳纤维前舱盖”仅采用了表面贴膜工艺,核心结构仍为铝合金材质,这不仅无法实现真正的轻量化效果,也难以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S Plaid等竞品在类似配置上的研发投入远高于此,直接导致用户体验差距显著。
案例还原:车主的真实使用体验
以车主王先生为例,他在提车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专业测试。结果显示,SU7 Ultra在高速行驶时的风阻系数并未达到官方宣传的0.28Cd标准,而是接近普通SUV车型的0.35Cd水平。这意味着,车辆在高速巡航状态下能耗更高,续航里程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王先生表示:“当初正是看中小米对空气动力学的承诺才下单,没想到结果却如此失望。”
行业视角:信任危机下的品牌挑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各大车企纷纷加大营销力度,但部分企业在追求销量增长的过程中忽略了产品真实性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小米此次事件无疑暴露出其在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短板。与此同时,这也提醒其他厂商,只有通过透明沟通和技术升级赢得用户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