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访客 2025-05-16 15:15:07 14039 抢沙发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摘要: 比每个月工资还准时的,是每年的618。5月还没过半,618已经开始了。这次整整提前了36天。抢跑这个词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但凡明年哪个平台想4月底就开始618,那其他平台照样也得跟上...

比每个月工资还准时的,是每年的618。这一电商行业的年度大促,已成为消费者心中不可错过的购物狂欢节。

5月还没过半,618已经开始了。这次整整提前了36天。抢跑这个词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但凡明年哪个平台想4月底就开始618,那其他平台照样也得跟上。

然而,今年的618却悄然发生了一项重大变化——淘宝天猫宣布取消跨店满减。

这意味着,在过去几年早已成为大促基础策略的“满200-30”“满300-50”等规则在今年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单件商品立减15%起的新玩法。对于习惯了凑单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取消“跨店满减”,让你更省钱了吗?

取消跨店满减,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官方立减最低折扣为15%,最高可达50%,购买单件产品亦可享受立减。这意味着,不需要凑够200元,只要有参与618的商品单件就能打85折,最高5折。虽然过去的满200-30也是85折,但消费者无需再费力凑单,同时谁能保证凑单就能精准凑到200元整呢?一旦买了240元再减30元,折扣力度就从15%降到了12.5%。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此外,虽然预售依然存在,但机制确实简化了不少,营销入口也更加集中。除了单件即可享受折扣外,商品还能与其他优惠叠加使用。例如在淘宝搜索“领券中心”,就会发现大量品类优惠券和店铺优惠券可供领取,如天猫国际自营的满300-40、阿里健康满400-30等。

尽管如此,仍有消费者对此提出质疑。在小红书上,“淘宝立减和满减的区别”的相关笔记已经超过25万篇。有人指出,过去的满减是在到手价基础上减,而立减则是在原价基础上减,若店铺本身就有优惠活动,叠加满减会更划算。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8VIP的补贴力度空前,第一波大促发放6张补贴券,去年仅为2张。数据显示,88VIP的用户规模已达到4900万,融合自家生态,让618不仅仅服务于单一促销,更是平台构建生态的关键。

被抛弃的满减和“叠猫猫”们

平台做跨店满减看似简单,其核心作用在于提升GMV和商家销售额。然而,这种玩法往往让消费者为了凑单而购买非刚需商品,导致退货率逐年攀升。

以去年双11为例,服装品牌拉夫劳伦一度成为销冠:GMV超过16亿,但退货率高达95%。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人为了凑满减额,买完就退的现象屡见不鲜。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实际上,早在2023年,天猫年货节和淘宝618就已经尝试取消跨店满减,希望通过简化规则降低决策成本,提升购物效率。但在当年的双11又再度重启。

过去几年,电商平台每到大促期间都会推出复杂的玩法和减免规则,如2019年的“叠猫猫”曾风靡一时。这些小游戏虽遭吐槽,却始终吸引着大批用户参与。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随着全域低价竞争日趋白热化,平台开始淡化复杂规则,转向“用户价值驱动”,重塑消费者信任。

其他平台如何应对?

作为618主阵地的京东,今年仍延用跨店满减和低价策略,从满300-50调整为满200-20。尽管京东宣布618正式开始时间为5月31日晚上,但同样选择在13日晚8点开启“心动购物季”进行预热。

国补政策仍是京东收入和利润释放的重要支撑。即使如此,相较于淘宝,京东的补贴力度略显不足。准备购买洗地机的小敏表示,同款商品在88VIP领券后,淘宝售价2500+,京东3000+,抖音2800+,而拼多多仅需2020。

没有跨店满减的618,真的更省钱吗?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促销变化

相比之下,拼多多并未将618视为主战场,5月14日便开启了年中大促,且未要求品牌商家“全网最低价”,只需做到同款同价即可。

对于商家而言,618依然是那个“又爱又恨”的存在。尽管压力巨大,利润微薄,但若错过这一波销售高峰,接下来的淡季将会更加难熬。

谁还在乎618?大家都在乎。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03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