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小米汽车深陷车祸与虚假宣传争议,销量连续三周环比下滑引发担忧

访客 2025-05-15 15:05:33 9128 抢沙发
小米汽车深陷车祸与虚假宣传争议,销量连续三周环比下滑引发担忧摘要: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提供的上险量统计显示,小米汽车销量已连续三周出现环比下滑。从第16周到第19周,小米旗下车型(涵盖小米SU7及SU7 Ultra)的上险数依次为0....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提供的上险量数据显示,小米汽车销量已连续三周呈现环比下滑趋势。从第16周到第19周,小米旗下车型(包括小米SU7及SU7 Ultra)的上险数分别为0.72万辆、0.70万辆、0.57万辆和0.52万辆。其中,作为主力车型的小米SU7销量依次为0.67万辆、0.64万辆、0.52万辆和0.47万辆,降幅明显。

小米汽车深陷车祸与虚假宣传争议,销量连续三周环比下滑引发担忧

李颜伟分析指出,近三周以来,小米SU7 Ultra的销量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已降至每周约400辆左右。具体来看,锁动力争议、碳纤维机盖性能质疑、二手车保值率下降(进而导致租赁与黄牛订单减少),以及网上退单传闻等,均对消费者信心造成了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4月,尽管多家造车新势力纷纷宣布销量增长,但小米汽车却未能延续这一势头,当月交付量超过2.8万辆,环比下降3.4%,显示出市场对其产品认可度的波动。

小米汽车深陷车祸与虚假宣传争议,销量连续三周环比下滑引发担忧

事实上,小米SU7自上市以来便深陷争议漩涡。3月29日晚,一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下的小米SU7发生严重车祸,造成三人不幸遇难,这一事件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其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上。随后,5月1日推送的1.7.0车机版本进一步引发了“锁马”争议——小米SU7 Ultra的动力输出被限制,车主需完成达标圈速才能解锁最大马力,此举被认为是对用户体验的极大限制。此外,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被指空气导流效果有限,与官方宣传不符,令消费者感到失望。这些接连不断的争议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成为导致销量连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深度解读:销量下滑背后的品牌信任危机

从数据来看,小米汽车销量的持续走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智能驾驶事故暴露了技术成熟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安全性始终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另一方面,频繁的产品调整和配置争议则削弱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例如,“锁马”政策虽可能出于优化车辆性能的目的,但在未充分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实施,容易引发反感甚至抵制情绪。

与此同时,二手车保值率的下降也反映了市场对小米汽车长期价值的认可度正在降低。在租赁、黄牛订单占据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保值率的波动无疑会直接打击这部分需求。而随着负面消息的传播,潜在消费者的观望态度愈发明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展望未来,小米汽车若想扭转当前局面,必须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用户沟通三方面同时发力。通过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力,重建消费者信心,方能重拾市场地位。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12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